破周報 編輯部:小柔 / 2009

工作日誌

心得
  來破週報實習的兩個月中,最大的收穫或許不在實務操作,而是得到了不同於以往看事情的觀點,實習的編輯部內只有四個人(總編、執行編輯、兩位記者),每一週都非常忙碌,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也努力為這個社會的落勢族群發聲,以或許不是那麼人道關懷的角度,而盡量以年輕人的觀點,以較輕鬆與有趣的方式報導台灣社會現象,強調以自己的角度書寫非傳統的5W1H的報導邏輯,實習的這兩個月中,從每天寫的實習日誌中發現自己的觀點,觀察這個社會與關於我們切身的生活小事,。
  破報是免費報,維持報社的經濟來源為為數不多的廣告,靠著廣告維持收益至今已十年了,說是苦撐也好,在我看來應該是快樂的苦撐,期間也曾休刊過,我們第一個工作即是整理以往破報的檔案,透過閱讀整理檔案的過程中,發現雖然是免費報,但記者寫稿絕對不馬虎,外界(非本報記者)的寫手也都參與每一期的內容,而藝文團體如兩廳院或是勞工運動者如苦勞網等,當報導需要協助時,他們也都會盡全力協助,讓報紙可以順利發行,雖然藝文界普遍不景氣,但我想大家還是相互扶持著。
  來破報的同期實習生總共有五位,我是實習編輯而其他四位則是實習記者,我想記者們比我辛苦的多,因為他們每週都必須要整理出自己有興趣的社會現象,蒐集資料寫出一篇報導,而我的第一份工作為了整理舊破報檔案(整理出每一期破報的內容與提出關鍵字),透過閱讀舊破報讓我更喜歡這家報社的觀點與處理的議題,除此之外,平常會做校稿與上稿(將稿子上到破報網站),我們盡量去參與整個報社的營運,所以也會跟的他們去訪問、寫稿、排版、做形象廣告等等,於是我也參與了國科會行之有年的數位典藏計畫訪問,我訪問的團體分別是雲門舞集與基隆中正國中民俗技藝班,訪問與寫稿的過程中,也讓我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平常我們口口聲聲講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與參與其中的各個組織的困境等等。其它比較印象深刻的是訪問日日春妓權組織與SM團體-皮繩愉虐邦,訪問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對於生活週遭所發生的太多事情都過於無感,也感動於他們都盡全力維護自己或是他人(相對較落勢)的族群發出一點聲音,例如日日春妓權組織中,我們訪問的是在這個組織底下的一個劇團-嘿咻綜藝團,團員都是年輕人,卻努力維護妓權與思考如何解除性污名等社會偏見等。比起實習記者們,我則更有機會待在社內協助大人們工作,於是我也試著排了幾次廣告版面,也有機會參與形象廣告的製作,透過這兩項任務,也讓我去接觸了報紙的編排與印刷,補強自己原本不熟悉的領域雖然格外辛苦,但我想我應該有所進步吧。
  這次的實習過程我覺得很愉快,除了了解報紙的營運也讓我結交了不少朋友,而現在也能繼續留在社內工讀,這次實習我想是非常好的經驗,也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早起去送報(暑假期間一直想做的事但卻都沒機會)。

實習成果
舊破報建檔:雜誌本71~82期、復刊001~100
數位典藏計:兩篇
編輯室手記:一篇
形象廣告:一則

數位典藏計畫:
大火燒不掉的倉庫:雲門的數位典藏計畫 
八里排練場之外的虛擬倉庫-訪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柯皓仁教授、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文獻室陳品秀主任 
  「我們動作還是不夠快。」雲門舞集文獻室主任陳品秀如此感嘆,2008年一場大火將八里大排練場燒掉了。雲門36年來的設計手稿、音樂盤帶、舞台配置、燈圖…等文史資料全數燒毀。才開始一年多的數位典藏進度,抵不過大火的速度…… 
    大火燒的不僅是雲門,也反映出目前台灣舞團的困境,柯皓仁教授表示:「其實像雲門舞集、優人神鼓或蘭陽舞蹈團,在台灣都是非常知名的團體,可是就會發現他們的物質儲存條件,真的是很差,如果哪天又一把火,就會留下很大的遺憾!」一齣新創作品不僅要花費人事與場租費用,事後的服裝、大型道具等更需另尋場地存放,舞團背負的經濟壓力,也導致舞作無法以最完善的方式儲存與重現,數位典藏剛好提供了一個虛擬的倉庫節省了空間與金錢。
  陳品秀主任認為結合交通大學資料管理與數位化的專長,將文物以數位化方式典藏,對藝術的保存來說,非常好的合作方式。而雲門與交大從2006年至今三年的計畫即將告一段落,然而兩位執行者也認為典藏計畫仍有一些問題是待加強的。 
公開徵選逐年提 永續經營待考驗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公開徵選制度,採一年提一次計畫案的方式,執行單位取得典藏單位(如雲門舞集、優人神鼓)的授權之後,必須提出企劃案,憑藉申請團隊過去經驗與成果審核,通過後才能開始執行計畫,對於典藏單位而言,會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因為很怕明年就被砍掉了。,柯皓仁教授說:「曾經有合作的典藏單位,因為對隔年能否通過很沒把握,所以想趕在一年把所有典藏都數位化,但問題是典藏量太大,根本沒法在一年完成!」 
    雲門典藏計畫很幸運地,從一開始資料統整、修復到網站成立,目前已將40齣舞作的文獻資料、歷年海報與節目單、照片與影音檔上傳至典藏網站,從最具代表性的十齣舞作開始,逐年增加舞作數量,達成數位內容統整、修復與分享的目標。執行的人力也是審核後依照每一年交件的情況與執行難度分配,每個計畫的工作人員需依學歷支薪,企劃如不通過人力又將被縮減,導致工作人員的流動率高,經驗的傳承與永續經營並不容易。人力與經費的限制也導致有些申請團體典藏不周全的情形。 
    交通大學圖書館過去建置了楊英風、蘇森墉、劉興欽、掌中乾坤布袋戲等數位典藏,柯皓仁教授說:「幸好這幾年的執行績效還算不錯,獲得國科會的肯定,才得以持續執行計畫,可以在執行新計畫的同時,維護之前的數位典藏成果網站。」但是,也有些計畫在執行期滿後,因為無力維護,網站也就消失了。「尤其與交大合作的典藏單位在本身運作上就面臨經費短缺的問題了,若少了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支持,數位典藏根本做不起來!」永續經營的確是一大考驗! 
質與量如何兼顧
    文化要怎麼以量去看質呢? 「品質的要求牽扯到時間與人力成本,不能以量計質。」陳品秀主任如此反應,在公開徵選的機制之下,政府單位面對各個領域的典藏單位,似乎期待以數量來評定經費的多寡,然而每個計畫的執行難度不同,轉存技術也各有差異。比方雲門數位化的一張近三十年的孤本海報,原本充滿折痕破損的痕跡,在典藏的過程中經過翻拍、修片、轉存電子檔、電腦色彩校正、輸出校色等多道手續,才能達到接近原貌的數位化典藏品。陳品秀主任說:「也就是因為要求品質的盡善盡美,雲門的數位典藏品才能將檔案送給紐約市立表演藝術圖書館中心,在當地輸出,供展覽與典藏!」 
表演藝術的脈絡誰該努力?
  「脈絡是由執行單位去進行的,做過雲門後再找優人神鼓或蘭陽舞蹈團合作,我們才能盡力將表演藝術的脈絡做起來。」柯皓仁教授笑笑說:「雲門是標竿舞團,執行雲門舞集的數位典藏的經驗可以應用到其他舞團,其他舞團對我們的計畫團隊也比較放心。」柯教授期盼能將台灣舞團的歷史與脈絡做起來,保留舞蹈文化在台灣發展的完整軌跡,「零零散散的,最後再把它統整起來,還不如一開始就專心朝一個類別經營,這就是我未來執行數位典藏計畫的想法。」數位典藏的內容包含書畫、表演藝術、傳統民俗技藝、動植物、古籍、歷史檔案等等,公開徵選的方式可能可以展現台灣文化的豐富度,每一個類別也都具有其文化價值,但每塊類別的內容不夠深入,執行單位需自己尋找門道,以期能建立更完整的脈絡。 
    第二期國家型計畫預計會在民國101年結束,或許數位典藏計畫更需發展下一期的計畫,以達成文化加值再利用的目標。

民俗彩衣—台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                    
古早味童玩之攻略-民俗技藝數位典藏計畫 
  台灣於民國64年由教育部制定「普遍推行民俗技藝活動」政策至七零年代對外僑胞宣導的「青少年民俗訪問團」、九零年代的「台灣文化訪問團」,乃至現今由國科會發起的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民俗技藝時至今日已不僅為傳統遊藝,也是台灣在西化的過程中急欲保存的傳統文化,當民俗技藝遇上電腦,古老童玩漸被電玩淹沒之際,傳統面臨現代科技的變革也不盡然全是壞事,民俗彩衣—台灣民俗技藝數位文化村(又名民俗彩衣網)就是將實物與表演化為虛擬,將民俗技藝(包含陀螺、扯鈴、跳繩、民俗舞蹈等)解構,以影片、圖像與文獻建置另外一個演出的平台,由中華民國民俗運動協會與基隆中正國中提供典藏內容,台灣藝術大學提供技術性的支援。在建構過程中,基隆中正國中民俗班確實提供了質量均佳的內容,台灣藝術大學建置的民俗彩衣網,則是以不那麼「傳統典雅」的方式呈現典藏內容,讓線上使用者可以邊欣賞flash動畫與玩小遊戲投身民俗技藝之中,然而在民俗彩衣網中,玩味之中出現的Bug(意指程式錯誤),究竟是遊戲服務端的問題還是主機端不符「要求設備」呢?  
遊戲的開發 技術的落差-訪台北藝術大學謝顒丞教授與簡如君專案助理 
  民俗彩衣數位典藏為期一年的計畫始於2007年3月,屬於數位典藏分項計畫中數位內容的部分,內容包含民俗技藝知識、人物誌、技法示範教學、器物典藏、側錄影片與老照片蒐藏,助理簡如君表示豐富的內容背後,最困難之處不在於技術的執行,而是後設內容的整理與清冊建立,「台灣做數位典藏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它(數位內容)不是很有組織,因為提供內容的單位其實沒有把內容分冊、造冊的觀念。」文獻資料的部分必須仰賴專業老師提供內容,「要催稿,因為有時候要做好幾百件或上千件,要請老師把它們寫完,其實要花很多時間。」投入人力與時間成本成立的網站,線上瀏覽狀況卻沒有達成「所有對象」適用的預期,原因有二:數位典藏的曝光度低;網站設計導致瀏覽者伺服器錯誤或頻寬不足的限制。對於曝光度低與連結點太少,簡助教表示目前階段性的計畫只做到數位內容的保存,謝教授則認為如要提高能見度與推廣加值運用是下一個階段欲達成的目標;伺服器妨礙典藏內容呈現,是否也代表過程中並無完善評估使用者端的配備,產生主機端與遊戲端之間出現Lag的情形。 
階段性完成後? 認知的羅生門-訪中正國中民俗班陳政暉主任 
  台藝大與中正國中對於「階段性」的定義顯然是不同的,當記者詢問主任對於此次計畫的完成度時,陳主任認為「在中正國中這邊,是覺得還沒有結束,由於頻寬的問題,網站始終無法在中正國中的平台上使用。」但台藝大則認為內容所有權本在中正國中,後台也已移置中正國中之手,陳主任認為網站的設計很精美,台藝大也不斷與中正國中反覆溝通,但當網站建置完成,「我們沒有立場去跟他們(台藝大)要網站的使用權限吧!剛剛連接網頁(民俗彩衣網)也出現伺服器錯誤而無法瀏覽的情形。」因數典計畫而聚合,卻在計畫結束後沒有一個適當的溝通窗口,在訪問的過程中,中正國中似乎對典藏計畫不甚了解,「台藝大那邊會主動跟我們要典藏內容。但我們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角色。」陳主任雖然很樂意做後續建置的部份,但目前中正國中卻連網站內容都無法瀏覽,認知與技術的落差卻不知是由中正國中還是台灣藝術大學來解決,這也反映了國科會公開徵選的弊病,一年一次的計畫案與經費,導致雙方都礙於經費停滯不前。
  同樣礙於一年提一次計畫案的限制,謝教授表示民俗彩衣網的專案,只執行一年即結束了,然而民俗技藝領域豈是中正國中民俗班可一以概之的,簡助教表示在計畫完成後,有許多老師認為應該典藏更多民俗技藝團體,讓網站資源有一個更完整的脈絡,「那時候就要解釋說,這是一個專題性的典藏,會有一個優先(主要)的單位,但訪談的部份,就不會只侷限在中正國中,也會去訪談其它專家,如果有個別性的計畫我們會再去提。」但典藏制度的過程,似乎是執行單位憑「緣分」相遇,取得典藏單位的授權,再通過審核才有辦法執行的,層層的限制與國科會並無系統性執行典藏的政策,也是目前典藏仍處於零散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脈絡的原因。 
雙倍被動 雙倍距離 
  因計畫而聚合,卻也因計畫而分開,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自91年至今,為呈現台灣文化的「多元性」,而採公開徵選的制度,又為使內容與計畫齊一並進,規畫了「數位技術研發計畫」,讓典藏內容的單位與技術執行單位合作,然而計畫徵求的執行單位卻須背負著今年有經費落腳,明年或許要喝西北風的風險,計畫前後的落差若不及時追蹤,縱使有「下一期」計畫預備統合資源,錯失了時機點之後,執行單位又要以甚麼立場去彌補「前男友」沒有結果的愛情呢? 
編輯室手記:                         
一帖「無感」的處方籤 
  全球H1N1新型流感大蔓延,來破報的這兩個月裡,沒得了流感,倒是發現自己對於外在世界相當「無感」,古人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現在想想還真覺得古人很有智慧,在台灣的情況可能是自己都熱的要死,哪顧得了南北極冰塊溶化的事,聽多了就麻痺了,哪有時間一一探究,所謂“充耳”所以“不聞”。 記得小時候看動漫最常看到“変身”(henshin)這個詞,布袋戲裡也不斷出現“現身"(台語)這個詞,這兩個字的發音我一直覺得相似(大概只有我覺得相似),一直蟄伏在心裡,關於這兩個月,我想不僅腦袋有稍微“変身"了,希望有朝一日連實際行動也能“現身"。
  第一帖藥,大概是編輯姊姊的憤怒,當她向大家說:「一個台灣島發生那麼多事,爲什麼連一件事都報不出來。」那個當下除了背脊很涼之外,也反省了自己是否對於世界過於無感,當吃午飯配電視時,看到令人食不下嚥的新聞時,轉轉台下一秒又是相當下飯的節目了,我想是因為這些資訊把我們炸昏了,當家人擔心去日本會得新流感,倒是沒有人發現一種慢性疾病叫無感,當編輯打我們一劑"憤怒"的針時,或許還是得要靠自己找到自身對外在世界的憤怒,這個病才會慢慢好轉也說不定。
  幫老破報整理建檔,偶然發現一點過時的憤怒關於娼妓權、樂生與勞工剝削等等,才發現自己總算“有所感”了一些,在這些舊資料當中,回想當下的時間點究竟在做些什麼,淺薄的記憶像是水銀從頭緩緩灌進頭皮的感觸(被灌過水銀的大概也無緣寫下是什麼感觸),總之很令人怵目驚心,關於性剝削、性文化偏見、階級與女性對於色情工業的主動詮釋權,這些字眼依稀迴盪在腦海裡,雖然是1998年的報導了,許多十年前的事情就這樣與自己擦身而過,然而這些看似“過時"的議題,到現在依然還是有人在努力爲之抗戰的。
  曾經對“激進"這個詞彙質疑,但當理解了行動的背後是對於思想的堅持後,也開始羨慕那些有思想可以激進的人們;從有點出世到稍微入世的過程中,想起白石ㄧ文在《永遠在身邊》裡的一段話:「我們的慾望逐漸被細分,商人針對這些被細分的慾望提供了過剩的服務,而且不斷充實,然而,那些更大而又模糊的,無法細分的重要慾望……卻愈來愈無法得到滿足。」,我想每個人都有那一個“更大而又模糊的"什麼,而堅持著不讓它讓其他事細分,我想是我爲這個病找到的一點治療的草藥吧!

形象廣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