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電視台 行銷部:小欣 / 2012

7/2  Day1
  第一天總是會特別緊張,前一天晚上睡不著,早上鬧鐘還沒想起就醒了,抵達原民台的時候是早上九點半,距離集合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集合完畢後,搭乘電梯到四樓的辦公處,電梯門一打開,立刻聽到吉他聲、歌聲和笑聲,讓緊張的心情舒緩了一些。在始業式中,許多一級主管都到現場致詞,有別於平時心目中對於「主管」的嚴肅面容,每個人都相當親切、友善、幽默風趣,從一開始的馬來問候語「Akhabakha」、「Khababai」,會場中的笑聲就沒停過,氣氛十分輕鬆,讓我著實放心了不少。
  午餐時間到了公視B棟大樓用餐,也藉機認識其他的實習生,小老師也到場「認親」,找找自己實習單位的同學順便聊一聊。我們和靜華姐聊了一些關於某些行銷方式是否有消費原住民的嫌疑,靜華姐說她覺得有些東西要先求有再求好,所以她認為這是沒什麼關係的,而且非原住民的族群也沒有資格去評斷消不消費的標準。
  午餐過後,星羽和靜華姐帶著我們到攝影棚、副控室、道具間去參觀,我簡直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到處都充滿令人驚奇的事物!希望接下來的一個月,我也會探索到許多驚奇。
每日一句:花蓮是會黏人的土地。

7/3 Day2
  今天一早組裝好電腦,就開始進行資料蒐集的工作。里幸先用口頭概略簡介原民台,以及其中的新聞和節目,原民台隸屬於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再上一層則是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而原民台的節目有六分之五是新聞類,其他的六分之一是屬於綜藝娛樂、戲劇、教育、行腳類的節目。
  在經過里幸的講解之後,輪到我們自己實地瀏覽原民台的網站,我發現有很多節目都很有趣,且討論區中的觀眾反應也都不錯,例如:ina的廚房、來我家FUN暑假、部落風……等,但礙於經費不足,沒有辦法繼續製播,我覺得非常可惜,由此可知,節目的品質儘管內容再好,也是要透過行銷才能讓觀眾有機會知道。
  看完原民台的網站之後,里幸也請我們搜尋有關於十四族的文化內容,我才發現每一族的文化雖然有些重疊,但卻又不盡相同,例如賽德克族、泰雅族、太魯閣族的文化中都有紋面,服飾的顏色也很類似,但文化內涵上還是有所差異,另外我也發現了以前聽過的原住民古調,其歌名和文化也有關連,例如「都蘭青年集會歌」,講的就是阿美族的青年集會所裡面所唱的歌曲,還有「婦女除草完工古調」,所相對應的即是卑南族的除草祭。從文獻資料以及熟悉的音樂來認識原住民文化,著實讓我學到更深層的文化內涵。
  吃完午餐過後,里幸帶著我們再走一次參訪的流程,為的是要讓我們更加熟悉講解的內容,以便之後也能試著接待外賓。也去了昨天沒能進去的攝影棚,三號影棚正在錄製「八點怎麼能夠」,這是我第一次到錄影現場的攝影棚,覺得一切都很新奇,里幸也千叮嚀萬囑咐在影棚裡面手機要關震動,否則會嚴重干擾錄影的現場。
  參觀完之後,里幸要我們找從八月到年底的這段時間,有哪些與原住民相關的活動,也藉機去思考要如何和原民台的節目做結合,創造雙贏的機會。這次的搜尋需要非常詳細的資料,因為必須考量到現實執行層面的可行性。此項工作尚未完成,明天還要再繼續加油!
每日一句:有時候是個人的選擇,並不能代表整個族群。

7/4 Day3
  今天上午繼續查昨天沒查完的資料,發現光是豐年祭就有很多場,幾乎每個花蓮台東的鄉鎮市都有舉辦,數量真的很驚人!另外我也發現,有些鄉鎮市公所的網站根本就無法連線,像是台東縣成功鎮公所的網頁就無法顯示,或許是因為地處偏遠,沒有足夠的經費改善網路連線的品質,但我認為鄉鎮市公所的官方網站對不論當地或是外地的民眾接收資料時,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像是一些活動的公告、當地防災的應變措施……等,都會透過這樣的管道去接收,所以網站的維護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

7/5 Day4
  今天都在趕工下午四點要交的報告,以及誠品行的勘查成果。要把龐雜的資料彙整成一目了然,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發想如何將當地活動和原民台結合時和秦芳互相討論,也丟了一些問題出來,例如我們對於原民台的受眾很困惑,行銷活動的TA是誰,是針對原住民族還是有包括漢人在內?這關係到整個行銷手法的走向,但因為今天時間緊迫,所以沒能和里幸討論到這個部分,這幾天會去向她請教。
  下午四點,到了和里幸做presentation的時間,其實我還滿緊張的,因為距離上次上台報告已經是好幾個禮拜之前的事,所以講話有點結巴,也有很多像「就是」、「然後」、「那」……等的冗言贅字,對於在presentation期間被臨時問到的問題,也必須有靈活的思緒能夠應對,這些我都還有進步的空間。不過里幸對於我們的presentation還算滿意,也給了我們一些意見還有補充資料,另外今天也很謝謝副理對於我們報告的指教!
每日一句:Pulima為排灣族語「手藝精細之人」。

7/6 Day5
  第一堂課是台長為我們介紹原民台的現況以及面臨到的困境,還介紹了世界原住民廣電聯盟WITBN。相較於WITBN的其他會員國,原民台的腳步是比較落後的,所面臨的情形也較為艱困,必須在一年只有三億的預算下,在單一頻道製播出不同族群、不同語言的節目,真的是件不簡單的任務。
  第二堂課是副台長為我們介紹十四族原住民的文化內涵,不過可能因為副台長本身是排灣族的,所以一提到排灣族的文化就興奮地停不下來,但我覺得還是非常的有趣,還表演了鼻笛給我們聽。根據副台長的介紹,鼻笛在排灣族是只有貴族可以吹奏的樂器,據說鼻笛的聲音是模仿百步蛇的歌聲,在求婚和送葬時會演奏,因為鼻子是生命來源,沒有語言,所以用鼻子吹奏樂器能夠顯示吹奏者的真誠,總之,排灣族真的是個談情說愛的民族。副台長在介紹排灣族時,我一直想到之前看「米靈岸Miling’an」的許多橋段,例如:生命種子小米從空中流洩而下、百步蛇傳說、青年男子結伴追女孩……等,所以覺得很有共鳴。
  第三堂課則是介紹新聞SOT的製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完全新鮮的詞,覺得非常有趣,老師也講得很棒。最後是達少‧瓦旦主播幫我們介紹族語新聞,也談到現今族語流失的情況,讓我更加堅定下學期要選修阿美族語的決心。
每日一句:在泰雅族語中,「我要去看天氣」就是「我要去上廁所」的意思。

7/9 Day6
  今天上午里幸姐請我們查自己最近想去的活動展覽,地點以桃園以北為主,我找到的是7/19下午,由文化部所舉辦的文化國是論壇,邀請龍應台、黃舒駿等人,討論在陸流、韓流之下台灣娛樂產業的網絡如何互通之議題。在搜尋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活動都是舉辦在週末,或是在周五晚上,讓我想起以前在上公關課程時,老師有說因為週末公家機關不上班,記者比較少新聞來源,所以展覽活動的活動就較容易有見報的機會,因此許多活動都會選在週末舉辦。
  下午則是一邊聽會議的錄音檔,一邊整理會議記錄。我整理的內容是部落星舞台要和泰雅族聯合歌唱比賽合作,在複賽當天的晚上,於新竹縣五峰鄉舉辦節目的宣傳造勢晚會。我聽到了會議中在討論一些關於辦活動所要處理的瑣碎事務,包含主持人、樂隊、參賽者的食宿交通費用和聯絡,原來要辦一個晚會的事前準備是那麼的繁雜鎖碎,也需要很細心地去注意每個細節。
每日一句:maolahay kako tisowanan 是阿美族語的「我愛你」。

7/10 Day7
  今天中午開了成果展的會議,感覺這次的討論氣氛有比較熱絡了,大家也分好了自己表演的組別,我、秦芳和書慧負責吉他與烏克麗麗的自彈自唱,但曲目還在蒐尋當中。
  下午去公視A棟的攝影棚聽文化部的國是論壇,主題是「尋找更『高』、『清』的公共空間─公廣媒體的未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現場直播的錄影,現場邀請到文化部長龍應台和許多專家學者到場與談,包括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政大廣電系教授劉幼琍、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羅世宏、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關尚仁,會中談到公廣集團的發展可能會受到政府、商業市場、公民社會本身所阻礙,專家學者也對於公廣集團的營運給予文化部一些建議,包含公共電視應把心力放在製播節目、服務上,而非人事任命,應把組織結構和節目內容分離;具體建立公共電視,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內部應建立督導的機制…等。
每日一句:公廣集團的發展是一個民主社會發展的刻度。

7/11 Day8
  今天上午我查了一些HDTV和數位電視的資料,因為昨天在龍應台部長的演講中,有提到一些相關的內容,但我還是沒有很明白,所以就乘今天剛好空閒的上午查了資料。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是一種新的視訊顯示規格,最高可支援1920X1080的解析度(也就是1080條水平線的清晰度),使用16:9寬螢幕,每秒60個畫面的更新頻率,採用杜比AC-3音效技術,支援多國語言和字幕;HDTV通常和數位電視交互使用,前者是用類比及數位兩種訊號來傳輸,但後者只用數位訊號方式來傳輸。而數位編碼技術可以保證信號到終端(也就是電視機)保持無損,所以完全沒有類比電視時代常有的雜紋、雜訊、雪花等干擾。 
  下午里幸姐教了我們公文的寫法、格式和種類,像原民台最常用到的就是「簽」、和「函」,前者是對內的書信,後者則是對外,另外,公文的用語也不像平常講話這麼直白,而是有特定的用法,例如「賣完了」就要寫成「售罄」、「如果你許可的話」就是「如奉 核可」,最後我們練習寫一篇公文,我的題目要寫一份「簽」,內容是部落星舞台要到政大拍攝宣傳片,要跑「簽」給內部人員得到發「函」給政大的許可,經過練習之後才了解原來發公文的程序是這麼的繁雜,需要細心地處理每個環節。 
每日一句:我期待你們做出一個曠世鉅作的企畫書。

7/12 Day9
  今天一整天都在想個人作業的企畫案,也跟里幸姐聊了一些在原民台的工作模式,為了避免用太過於漢人的角度來看待原住民族,而忽略了他們當初最純粹的文化精神,我們和里幸姐討論了很多,包括消費原住民族的問題、大會舞的濫用…等。此外,里幸姐希望我們可以結合數位行銷的手法去宣傳這個活動,畢竟行銷手法必須跟著時代進步,才能跟上消費者的腳步,吸引他們的目光。
  下午我和秦芳討論時,光是主題部分就卡了很久,也花了很多時間想活動名稱,本來有想到可以加入「拉」這個代表年齡位階的阿美族用詞,但後來問了身為阿美族的里幸姐和怡君,才知道「拉」不能隨便亂用,因為只有男生才能使用這樣的稱號,是參加祭典的時候為了表示年齡階位所使用的,所以不適合我們這個活動的名稱,看來這部分要好好地琢磨一下。
  今天還很厚臉皮地請里幸姐幫我們取族語的名字!她很好心地接受了請求,說星期一會揭曉!
每日一句:有些地方一進去就出不來了。

7/13 Day10
  今天是上課日,早上三個小時由王慰慈教授講解紀錄片歷史,課堂上看了很多歐美的紀錄片,也介紹了幾位歐美知名的紀錄片導演和紀錄片的種類,印象最深刻的是由法國導演亞倫雷奈所拍攝的《夜與霧》,之前在電影藝術的課程中對亞倫雷奈導演的印象是拍了一部很難懂的電影叫做《去年在馬倫巴》,是一部完全以形式代替內容的電影,但今天看了《夜與霧》的片段之後,對他十分的敬佩,他對於素材的運用非常靈活,也很懂得如何運用檔案畫面來說話,呈現出希特勒的破壞和戰後的反省,畫面雖然沒有什麼大場面,但卻運用對比剪接的方式,使觀眾感到震撼。早期的紀錄片由記錄原住民生活開始,例如佛萊赫蒂的《北方南諾克》就是在記錄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到了40年代,紀錄片才慢慢轉向記錄社會運動。
  下午第一堂課是瑪拉‧歐斯為我們上原住民的紀錄片,觀賞了《黑潮的甜蜜故事》,內容是菲律賓巴丹島和蘭嶼的文化現況、生態環境。第二堂則是汪中玫老師幫我們上行銷企畫,雖然大部分的內容以前在學校有上過相關的課程,不過這次也聽到了一些關於原住民族和原民台的行銷策略,覺得很新鮮,也正好可以當作我們最後個人作業的參考資料。
每日一句:好快,一個禮拜又過去了。

7/16 Day11
  整天都在和秦芳討論最後的活動企畫案,我們現在的構想是要舉辦一個和原住民「分享」文化有關的節日,名字暫訂為「分享生活節」,為了要使原民台和這個節日的連結更強烈,所以打算讓原民台的台慶與分享生活節結合,也可以藉此提升原民台的知名度。這個節日會在七月初舉辦,為期共兩天,之中會有市集、音樂會、工作坊、講座……等活動,地點選在有山有海有草地的宜蘭大溪國小,因為是之前系上的宿營和草地音樂節都是辦在那裡,那裡有非常美的風景和海浪,很適合放鬆一下,聽聽音樂逛逛街。
  在跟里幸姐討論之後,她說我們的方向很好,只是細節的部分要再多琢磨,畢竟活動的規畫就是要做得面面俱到,要把這個企劃當作是真的會做出來,她也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例如公益的部分可以結合二手書的行動圖書館,讓每個鄉鎮的原住民小朋友有機會可以讀到課外書,我們覺得這個想法很棒,會再參考參考。
每日一句:不想幫你們取太通俗的名字。

7/17 Day12
  今天早上為最終作業排了進度表,發現時間真的剩下不多了,而且還要製作成果展的文宣品及場佈,希望一切都可以按時完成!另外,我和秦芳也針對昨天里幸姐的建議做了一些調整或加強,例如加進了行動圖書館的部分、調整了市集的集章闖關活動。
  下午星羽帶我們去順益博物館,本來以為要坐捷運轉線轉到頭暈,不過後來鄭詩樺告訴我們可以直接搭620公車,結果一下就到了,原來內湖和士林只隔了一個自強隧道!真是太謝謝她了!順益博物館裡面展了很多原住民相關的文物,讓我大開眼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蔡玉珊老師的「織路」特展,其中有許多美麗的圖騰、編織方式,都是很耗費心力與時間的,光是事前的整經、整緯就必須耗上大半天,更別說織出一整塊布,對於眼力的消耗也是很大。另外,展場也有一比一的石板屋模型,我才知道原來石板屋的門這麼矮,可能是因為排灣族的身高通常都比較矮吧!
  今天看到之前資料所記載的文物,我覺得要真正親眼看到實體的物品才會有感覺,才能發揮想像力,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
每日一句:奶奶要我去參加滿月櫻花季。

7/18 Day13
  一整天都在規畫最終報告的內容,我和秦芳是崩潰二人組。我今天把市集部分需要的十四族工藝家都重新找了一遍,在投影片中加上簡介和照片,而在搜尋的同時,總是忍不住會以「哈原族」的心態看待那些工藝品,有很多工藝品都很有設計感,同時又注入了原住民的元素,而且價錢都很平易近人,真的讓我心癢癢!
  中午和書慧、秦芳一起練習成果展的表演,本來以為會是只有三人的練習時間,可以放鬆地出錯,但沒想到現場還有許多實習生們當聽眾,真是太害羞了!我們雖然有練過一次,但還沒有很熟悉,所以有些零零落落的,看來得在忙碌的報告與製作場佈之間多抽空練習了!
  回家作業是要完成音樂會的部分,我和秦芳兩人分工,我負責宇宙主舞台與生命舞台,剩下的海洋舞台與大地舞台由秦芳負責,希望明天可以趕上已經遲到的進度!
每日一句:卡地布(Kartepel),卑南族語是指「團結」、「在一起」之意。

7/19 Day14
  今天終於把活動部分大體上完成了,但是還有很多細部需要處理,辦一個活動真得是很不簡單啊!上午有把PPT放給里幸姐看過一次了,她說很不錯,也給了我們一些在製作PPT上的建議,另外,她也提醒我們要注意預算上的控制,像是我們計畫音樂會會有四個舞台,每個舞台都有不同的音樂風格,這個概念很棒,但是相對地所要支出的費用就會比較龐大,所以怎麼樣控制預算,在現階段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另外里幸姐也建議我們可以找一些贊助商,但這就要思考到我們有什麼樣的feedback可以給贊助商,以及要用什麼樣贊助方式。
  中午也抓緊時間,在吃完飯後練習成果展的表演節目,但今天因為都沒有會議室可以使用,所以我們就到了一樓的製作部休息區,其實我們也不知道那裡可不可以借我們練習,但因為當時那裡沒有人,所以就直接練了。今天的練習狀況有比較進步,但Obing聽完我們的太巴塱之歌後,說key太低了,應該要挑戰更高的音域,果然是很會唱歌的原住民!
  下午緊接著和秦芳討論活動宣傳和贊助商名單的部分,因為想不出亮點宣傳活動,也一度遇到了瓶頸,不過後來想到了可以和博客來網路書店拉贊助,協助我們製作買不到書的假網頁,讓大家體會到資源匱乏的感覺,進而激起捐書給原鄉部落孩童的動力。今天晚上的回家作業是要估!預!算!
每日一句:我覺得這個key太低了啦。

7/20 Day15
  沒想到這麼快就是最後一篇的實習日誌了,實習的日子也剩下最後的一個禮拜,實在不敢相信日子過得如此迅速!這也代表我們的最終提案剩下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了,真是感到心慌慌!
  今天和秦芳在討論預算時,我們感到非常崩潰,因為可以用的錢太少,但想做的事太多,很不忍心刪掉原計畫的任何一部分,畢竟那是我們嘔心瀝血出來的結晶,那就像我們的小孩一樣,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我們把四個舞台合併成兩個,然後把大卡司的歌手陣容做了一些調整,因為請教里幸姐之後,才知道原來歌手接演唱活動,一場三首歌就要價八千到一萬!聽到之後我們兩個真的腿軟,我想,學會面對現實是今天上到的另外一課。
  今天上午學剪輯,下午學攝影,我覺得兩位老師都很棒,不會因為我們是最後一組而草率結束,還是很有耐心地細細講解,雖然大雄教的東西不是我平常會接觸到的,也有些地方聽不懂,他還一度誤以為我們是廣電系,但他真的很幽默!也會讓我們從中發現問題然後提出解決方法。教攝影的卡洛也很用心,仔細講解Beta cam每個按鈕的功能、鏡頭光圈快門的特性,以及移動鏡頭的注意事項,真的讓我受益良多。
  最終大魔王報告、吉他表演、成果展場佈,在結束前的關卡,我要過關斬將,加油!
每日一句:Saicelen,阿美族語,意思是「加油」。

心得
  今年七月份,我到了原住民族電視台展開一個月的實習生活。恰巧在同一梯的實習生中,有兩個是班上的同學,而且我們三個都被分配到行銷部,所以很幸運地能夠和熟悉的同伴一起探索陌生的環境。
  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實習生制度已經行之有年,每周會為實習生安排一次專題演講,藉著每次的演講(主題包含原住民觀點的新聞寫作、族語新聞報導……等),讓實習生們對原住民文化有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也有安排實務操作(如:攝影、剪輯)上的課程。在實習生活的結業式中,每個人都要交出一份最終的大報告,依照各組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呈現形式,另外,除了大報告,實習生們還要相互合作舉辦結業式,其中包含了場地布置、節目流程安排、表演內容、邀請長官……等,所以我每次都笑稱這次的實習很像在參加一次為期一個月的營隊。
  實習生們會被分配到三個不同的組去學習,分別為:行銷部、新聞部、節目部,而我所被分配到的行銷部,主要的職務是行銷電視台的節目,而在原民台的行銷方式通常是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所以我的第一份實習功課就是去各鄉鎮市公所的官方網站上搜尋當地的活動,以及熟悉電視台中的所有節目內容,再去觀察兩者之間是否有連結的可能,例如台東太麻里的金針花季或許能和「八點怎麼能夠」(訪談性節目,話題多樣)有所結合,在節目中舉辦金針花料理的比賽。
  在實習期間,帶我們行銷部三個實習生的小老師「里幸姐」也和我們說了不少原住民族電視台行銷部的困難。像是電視台的長官不希望以「買廣告」的方式來宣傳任何活動或節目,所以大部分只能走公益活動的形式,也因為他們通常是年紀長的一輩,比較無法接受新穎的行銷方式(如:數位行銷、QR code),所以常常里幸姐有些具有創意的想法,上呈到長官就會被退回,所以里幸姐常覺得綁手綁腳,無法有創新的作為。因此,她特地吩咐我們在最終提案時,盡量天馬行空、發揮創意,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呈現出來,也讓在台下聽提案的長官們能夠知道這是現在的行銷趨勢。
  在最後的大報告中,我和秦芳一起寫了一份企畫書,內容是「享愛生活節」的細部企畫,在寫企畫的期間,我們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像是要在五十萬的預算之內把效益發揮到最大,但之前在學校的報告中,幾乎很少會有預算的限制,或是認真地估預算,而且我們兩人對一些辦活動的支出花費(例如表演歌手的車馬費、演出費、攤位架設費用、舞台搭建費用…等)沒有什麼概念,只能回想過去在校園內辦活動的經驗去預估,所以光是花時間找價錢就耗費許久,幸好在這方面里幸姐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除了預算的關卡,活動的內容也讓我們苦惱許久,畢竟官方統計的原住民總共有十四族(以前對原住民的概念是一個大族群,但進了電視台之後,才清楚地認識到他們是十四個不同的民族),所以要舉辦怎樣的活動才能涵蓋整個原住民族,藉此提高原民台的知名度,又能不失十四族個別的特色。最後的關卡就是如何不用太過於漢人的角度去看待原住民族,里幸姐就告訴我們她其實不喜歡大家一想到原住民就只想到「愛喝酒」、「愛唱歌跳舞」的印象,而且有太多的原住民族活動都太類似了,毫無特色可言,只會更加地加深上述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所以在「享愛生活節」的企畫中,我們要小心不踩到地雷,也不去觸碰敏感的話題,然後將活動內容形塑成含有原住民族的文化,其中又含有十四族不同的特色,並且在預算的限制中發揮最大效益,以及最大的創意。在里幸姐的指導之下,我們最後終於完成了這份企畫案,也受到了長官們的肯定,雖然這份活動企畫案不一定會被執行,但還是一次彌足珍貴的經驗。
  這次到原民台實習的經驗,我覺得十分地開心,認識了許多的原住民朋友,也讓原本就喜愛原住民文化的我,對原住民族有更深的一層認識,不僅僅是文化層面,也接觸到了他們價值觀方面的樂觀與熱情活力。另外就是對寫一份執行性高的企畫書有更深的體會,了解到背後必須付出的努力和心力。最後就是面對主管、長官之間的應對倫理,雖然會出現彼此意見不相符的時候,但還是要運用說話的技巧去表達自己的看法。
  雖然身為廣告系的我跑去電視台實習,在外人眼中或許會是件有點吊詭的事情,但其實在行銷部裡所進行的職務,就是將我在系上所學的應用出來,或許兩者之間還是會有差距(如:系上的企劃報告比較沒有預算的限制,而且通常「預算評估」都不會花太多心力預估,甚至有時候老師會讓我們直接跳過,但在這次的經驗中,預算分配是被很多長官所關注的一點)我想這就是學校和業界的不同吧!總之我覺得這次的實習經驗非常珍貴,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